School of Modern Languages and Cultures HKU Head
     
Note    
Republic of India August 2003
« Previous | 皇后宮殿 | Next »

世界經典的愛情故事, 你聽過多少個呢? 是莎士比亞的愛情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 或是中國六朝民間情話「梁山伯與祝英臺」. 你又曾否聽過一個發生在印度蒙兀兒王朝, 至死不渝的皇宮情史? 它用上了四十多年時間所篇寫出來的, 全印證在一座宏偉, 舉世知名的陵墓上. 陵墓背後的愛情故事, 每年都吸引著千萬遊客到訪.

在公元1611年, 第五代的蒙兀兒王朝國王沙查汗 Shah Jahan 與美麗的曼達瑪哈Mamtaz Mahal 結婚, 國王皇后恩愛非常, 為當時臣民所稱頌. 十九年後, 皇后誕下第十四位王子, 因身體虛弱而病逝. 沙查汗國王傷心欲絕, 為對皇后忠誠的愛, 對於皇后在臨終前所要求的三件事情, 銘記於心. 第一是國王此後不能再娶, 不可封后立妃; 第二是要愛護子女, 教養成才; 第三是建造一座陵墓來紀念她. 他不但遵守承諾, 更一一實現, 且在建造陵墓上, 多費心思.

他僱用當時在土耳其最出色的建築師, 和二萬多名工匠, 以伊斯蘭教的建築模樣, 融合了印度, 波斯和中亞地區的特色, 在亞格拉堡 Agra Fort右面的亞穆納河畔, 以白色的大理石, 建造了一座八角形建築, 基部為方形臺階, 主樓中央有半球形圓頂, 高65公尺的陵墓; 四方角落, 各豎立一座42公尺高的畢直尖塔, 並為了避免因地震而向內傾倒, 撞毀主樓, 故意將尖塔微向外21度. 主樓內外均以精巧的拼花雕嵌技術, 在馬賽克的壁畫圖案上, 鑲有翡翠寶石, 並刻有可蘭經經文.

沙查汗共花了二十二年的時間, 建造了這座美麗宏偉, 且具有極高藝術價值的陵墓, 並名為泰姬陵 Taj Mahal(是皇后皇宮的意思), 任人憑吊. 好景不常, 在泰姬陵完成後六年, 即公元1658年, 沙查汗的王位被他的兒子亞朗傑伯 Aurangzeb所篡奪, 並被軟禁在亞格拉堡內, 每天只可在堡內的八角庭中, 遙望泰姬陵, 思念愛妻, 鬱鬱而終.

泰姬陵是世界七大建築, 被列為世界建築遺產之一. 日出時份的泰姬陵, 被柔和的陽光所照射下, 白色的陵墓會顯得更輝煌高雅. 導遊阿樹 Sutanru刻意地在清晨時份帶我們去參觀. 早上四時半起床, 雖還帶著睡意, 但興致不減, 六時未到, 已到達泰姬陵的入口處. 要進入墓園, 先要通過保安檢查, 因沒有先進儀器, 輪候的遊客只有十多位, 但卻花上了半小時.

穿過蒙兀兒式的紅砂岩石門, 正前方就是莊嚴華美的泰姬陵; 望著渴望一睹的泰姬陵, 竟沒有驚呀讚嘆的感覺! 雖壯觀宏偉, 但她的結構建築, 決不能與中國的萬里長城和埃及的金字塔相比. 陵墓與正門相距約二百公尺, 中央建有方正設計的蒙兀兒花園, 有水道流注, 加上傍邊的花草, 使泰姬陵顯得獨特迷人. 今早雲層此較多厚, 雖陽光不足, 也不失其祥和氣勢, 而且清早遊人甚少, 是遊覽的理想時刻.

與泰姬陵相距只有一公里半的亞格拉堡, 是蒙兀兒王廟的首都, 在公元1565年的亞克巴王 Akbar 時期, 以紅色砂岩建造, 是蒙兀兒時期的建築典範, 有稱為紅堡 Red Fort. 有三百多年歷史的蒙兀兒王期, 因著各代國王的喜好和風格, 曾多次加建或改建, 其中的城門和部份宮殿, 以紅色砂岩蓋建, 樣式融合印度及中亞特色, 簡單粗獷; 採用白色大理石建造的宮殿建築, 比較注重雕刻和裝飾, 牆壁花紋皆有寶石鑲嵌, 細緻繽紛.

蒙兀兒王朝, 在第六代的亞朗傑伯國王逝世後結束. 直至公元1857年, 印度淪為英國的殖民地, 英國制訂不少法例, 來壓迫印度人, 他們受到不平等待遇, 言論和自由都受到限制. 在公元1869年出生於印度西部波爾班達邦的甘地 Mahatma Gandhi, 父親 從商, 在英國完成大學, 考取律師資格後, 遠赴南非執業, 為當地印度僑民爭取權益, 在一次反種族歧視運動中, 被受國內外的印度人民所支持和讚揚. 在1915年回國, 受到隆重歡迎.

及後, 甘地也深受英國人的無理政察壓迫, 但因各地土邦潘王各自為政, 加上宗教仇恨問題, 印度人民幾經反抗無效. 甘地便走遍印度各地, 進行遊說, 聯合各藩王, 團結人民力量, 要求政府釋放政治犯, 恢復言論自由, 更發起國際聞名的非暴力對抗 Non-violet protests 和不合作運動 Disobedience movement.

甘地經過了三十年的長期抗爭, 曾多次被捕入獄, 終於在1947年8月15日, 印度宣佈獨立, 結束殖民地時代. 次年 一月, 甘地在一次宗教衝突中被刺殺身亡. 甘地的和平抗爭理念, 得到成功, 被譽為二十世紀三大革命(反殖民, 反種族和反暴力)的促進者, 更被譽為印度國父. 他的遺體在火葬後, 遵照他的意願, 將骨灰灑落在恆河 Ganga River中. 在新德里 New Delhi 建有甘地紀念墓地 Raj Ghat, 供人憑吊.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 有四千多年的歷史文化, 源於恆河流域, 在北部土地肥沃的地區萌牙和發展, 而位於北方邦 Uttar Pradesh 的德里和亞格拉, 是探索印度古文明的最佳起點. 在蒙兀兒時期結束後的近代歷史中, 位於左鄰拉查斯坦邦 Rajasthan的齋普爾市Jaipur, 有著其重要的地位; 她是與歐洲國家的政治交流和商業買賣, 最為活躍的城市; 連英國的威爾斯親王也曾在到訪. 因齋普爾接躅西方文化比較多, 不但男仕有著西方人的紳士風度, 在那裡的婦女地位也比較高, 街上遇到的女性比其他城市為多.

齋普爾是拉賈斯坦邦的首府. 建於1727年的舊區建築, 外牆均塗上粉紅顏色, 故又稱為「粉紅城市」Pink City, 四周均有城牆圍繞, 面積佔全市的四分之一, 是由當時的潘王馬哈拉查 Maharajah Jai Singh 所策劃建設的. 在街道兩傍, 樓房建築只有兩, 三層, 地面全都是商鋪, 隨了售賣日常用品外, 還有高價的飾物和布匹, 給遊客購買.

我們有機會在長約兩公里的粉紅城街道上溜覽, 穿街過巷, 體驗印度人的風土文化. 街道上雖人多車多, 地面污穢不堪, 但路邊的茶檔坐滿了人, 吃著油炸小吃, 用粉紅瓷杯盛載飲料; 牛隻在人群和車輛中穿插; 有人攜著載有小蛇的藤籃到處向遊客討錢; 商鋪前有流動的錢幣找換檔; 有團體在街上奏樂巡遊; 工人在簷蓬下相聚聊天; 路傍的人嚷著要給他們拍照... 他們都純樸友善, 總是笑面迎人.

在整個粉紅城市裡, 最為吸引人的, 是建於1799年的風之宮 Wind Palace/Hawa Mahal, 是五層高的排樓, 共有953扇小窗戶, 窗後並沒有房間間格, 只有梯級, 目的是讓宮內的嬪妃和侍女在空閒時, 可從裡面觀看宮外繁華街景, 而街上 的人, 卻無法 一覽窗內佳人的花容月貌. 在風之宮的後面就是富麗堂皇的城市宮殿 City Palace, 建於1728年, 現今仍有皇室貴族居住, 是取代了相距十一公里外琥珀堡 Amber Fort.

琥珀堡是古代拉普特Rajput王的都城, 於1592年建在小山丘上. 遊客車輛只可在山下停泊, 遊人可步行登山, 但我們選擇坐乘大象, 不需十五分鐘, 便到達皇宮的中央廣場, 那裡有一個美麗的石柱大廳, 柱身是用琥珀原石雕刻製成, 呈米色和淺粉綠色, 用手觸摸甚是涼快. 由宮內的廣場可俯視整個御宮花園外, 還可欣賞遠處湖泊中美麗的水之宮 Water Palace 和市區中心.

在印度, 有百分之八十的人信奉印度教, 牛在印度教中視為神的化生, 不能宰殺食用, 所以牛隻不斷繁生, 任由四處活動. 在每個街頭窄巷, 鬧市民居, 都會遇到被他們所奉的聖牛. 每天都有善信餵飼的牛隻, 長得肥大粗壯; 但有的骨瘦如柴, 在垃圾堆中覓食. 虔誠的印度教教徒是素食主義者, 不吃豬, 狗等肉類, 加上佔人口百份之十四的伊斯蘭教教徒, 也不得宰吃豬隻; 所以通常我們在農場才看到的豬, 在印度街頭也隨處可見, 一群一群的四處找尋食物, 或是躺在路傍的污水中欺戲. 除了這兩種動物為數最多外, 街上各處, 不時遇上大象, 猴子, 山羊, 駱駝, 狗, 老鼠和各類飛鳥等, 還有那些隨著喇叭遍遍起舞的蛇, 可說是世界動物園. 可憐的是, 牠們因老病或意外倒在街頭的情景, 也隨處可見!

因為街道上往來的動物特別多, 所以衛生問題也特別嚴重, 遺留在地上的大小二便, 到處都是, 雖有人清理打掃, 但轉眼已遍地黃金. 相信大家都見過有人到處小便, 在印度是很普遍的, 而且隨處大便的也不少, 最嘔心的是有人蹲在大街向著路過的人方便, 真有「大便小便, 隨隨便便」的感覺. 從拍攝回來的照片上看, 每個景點都宏偉美麗, 整潔美觀的. 但沒想到在泰姬瑪哈陵的門前有街童玩弄牛糞; 有破爛的帳蓬在甘地紀念墓前搭建; 在華麗堂煌的城市宮殿外, 有個滿地糞堆垃圾的停車場. 當然, 印度並非處處髒亂, 異味撲鼻.

印度人崇拜知識, 重視教育, 有一套傳統的倫理和教養, 是極有尊嚴的民族. 你看到街上男男女女, 都儀容整潔, 沒有披頭散髮或衣衫不整的在街上走, 男士們衣著整齊, 女士們更穿上色彩鮮明的長裙並戴上各類飾物; 連在街上討錢的街童, 婦孺也是如此, 衣著雖也殘破, 但也穿得整齊, 無論多窮, 家裡總是打掃得乾乾淨淨.

有人說現在的印度市容和人民的衣著一跟過去二, 三十年前沒有什麼樣的變化, 的確在街上遇到的人, 衣著都比較傳統保守, 但都整齊美觀. 因印度的現代化發展非常緩慢, 除了在新德里和孟買 Mumbai比較多新建的樓房和商業大廈外, 其他地方, 還像在五, 六十年代的光景. 我們明白印度有起過十憶人口, 要給每一個人溫飽是一伴不容易的事, 據保守估計有三憶人年均收入在五百美元以下, 有二憶人在垃圾堆中生活. 但印度卻有能力研製核子彈; 並輸出八萬名精算工程師到美國矽谷工作, 賺取外匯; 而且今年最富有的年青亞洲人是三十五歲的印度人貝拉 Kumar Mangalam Birla(美國財星雜誌 Moneystar: 貝拉的個人財富估計達十三億美元); 但為何她的經濟仍停濟不前呢?

為避免水土不服, 誤食不潔食物, 每日三餐, 我們都在酒店享用. 但因酒店要照顧來自不同國家的遊客, 所以所有的食品都是改良了的印度料理, 平平無奇. 導遊阿樹特意地安排了一些地道的食品給我們吃, 有嫩滑的印度烤雞, 可口羊肉和雞肉串, 新鮮軟口的薄餅, 還有那些口感味道一流的咖哩羊肉, 加上一杯清甜涼快的啤酒, 的確味美非常. 本以牛肉為主要材料漢堡包, 究竟在一個不吃牛肉, 豬肉的國家會如何經營呢? 不大喜歡吃漢堡包的我, 在離開印度那天, 帶著僅餘的零錢, 走進位於舊德里 Old Delhi商業區的一所麥當勞快餐店裡, 在別無選擇下(只有咖喱雞和素菜兩種漢堡包), 買了一個咖喱雞漢堡包與友人分享, 但味道一般, 嘗過了就算.

 
Foot instagram facebook CK Lee email